新闻中心

“电竞抗网瘾:仍非理想叙事方式”

2025-09-20
返回列表


近日,一则关于电竞俱乐部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的新闻再次引发热议。这则看似旧闻的新闻,却以新的说法引发了公众的讨论。

据悉,北京JDG(京东)电竞合伙人赵比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俱乐部在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成功劝退了近4000名孩子。他透露,这些青少年在俱乐部对战中被虐,经历巨大心理落差后,主动放弃了网瘾。

化减轻

虽然“电竞俱乐部戒网瘾”并非今年才被提及,但此次俱乐部官方将此事摆上桌面,表明了其作为一种现象和态度的存在。然而,在游戏污名化减轻、电竞走上正规化的今天,“戒网瘾”这样的词汇依然见诸报端,引发我们的思考。

他透露

赵比尔表示,劝退的流程通常是从青少年心怀电竞梦,家长发现难以沟通开始。俱乐部通过高难度、高强度的训练,让这些孩子知难而退。大多数孩子在魔鬼训练中坚持不了两周以上,他们的“电竞梦”也在这个过程中破灭。

在“新浪新闻在场”的访谈中,赵比尔补充说,最初团队的目的只是筛选电竞苗子,但“意外发现效果非常好”。他还介绍了两种方案:一种是职业青训选手同款测试,95%的“网瘾少年”在测试过程中被劝退;另一种则是复刻职业青训选手的赛训,绝大多数青少年在两周内被劝退。

赵比尔还透露,前来戒网瘾的人群中,有30%来自北京、河北等周边地区,70%来自广东、湖南、成都、江浙沪等南方地区,九成是还在读初中和高中的青少年。

这则新闻虽然颇具喜感,但赵比尔“用魔法打败魔法”、“以毒攻毒”的叙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。从游戏行业和教育下一代的角度来看,不论是“以毒攻毒”还是“心服口服”,都未必是个好故事。

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,中国社会对游戏的认识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与变化。虽然游戏产业在数字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,但社会对游戏的偏见依然存在。因此,我们需要重新评估与审视有关游戏的种种偏见,包括电子竞技。

在这个时代,我们需要全面提升对游戏的素养,建立正确的游戏认知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青少年,让他们在游戏中找到乐趣,而不是沉迷其中。

还是

搜索